索引號 | 00001434911610427016020321X/2022-01556 | 主題分類 | 其他 |
文號 | 彬政發〔2022〕24號 | 發布機構 | 彬州市政府辦 |
公開日期 | 2022-11-28 | 有效性 | |
主題詞 |
各鎮人民政府,市人民政府各有關工作部門、直屬事業單位、派出機構:
現將《彬州市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和運行管理工作方案》印發給你們,請認真貫徹落實。
彬州市人民政府
2022年11月28日
(此件公開發布)
彬州市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和運行管理工作方案
為貫徹落實《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管理的通知》(咸住建發〔2022〕240號)要求,結合我市實際,特制定本方案。
一、工作目標
到2025年,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基本實現全覆蓋,進行收運處理的自然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達96%以上,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理,基本建立長效管護機制。
二、重點任務
(一)健全收運處置模式。結合農村環境衛生市場化運營實際,采取“戶分類、外包公司收集轉運、市處理”的處置模式。
(二)加快設施建設。按照自然村收集設施全覆蓋要求,補齊村莊垃圾收集點、收集車輛、清掃工具等設施設備。原則上自然村每45人配置一個240L垃圾桶,鎮(街道)駐地道路每100米配置一個240L垃圾桶,每個鎮(街道)配備3輛3噸側裝清運車,確保垃圾及時清運。
(三)推進分類減量與利用。加快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,積極探索符合農村特點和農民習慣,易腐爛垃圾、建筑垃圾、煤渣灰土等就地就近消納,有毒有害垃圾單獨收集貯存和處置,減少垃圾出村處理量。協同推進廢舊農膜、農藥、肥料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。建設區域性農村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置利用設施。擴大供銷合作社等農村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服務覆蓋面,積極推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與環衛清運網絡“兩網融合”。
(四)建立長效機制。健全村莊保潔長效機制,推動農村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設備和村莊保潔等一體化運行管護,組建一批相對穩定的保潔隊伍。探索以脫貧人口、防返貧監測對象等農村低收入群體為主體的勞務合作社,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等方式承擔村莊保潔、垃圾收運等力所能及的服務。
(五)管好兩個端口。深入貫徹執行《農村生活垃圾收運和處理技術標準》(GB/T51435-2021),規范垃圾收運處置各個環節,加強前端收集和終端處理的日常作業管理。強化垃圾收集點的運行管護,確保垃圾規范投放。對垃圾轉運站、焚燒廠產生的污水、爐渣、飛灰等,規范做好收集、貯存及處理。加強外包公司服務質量考核評估,保障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常態化運行。
(六)打造一批示范。以美麗宜居示范村為引領,科學規劃,夯實責任,創新模式,探索路子,串點成線,織線成面,帶動周邊鎮村,切實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。
(七)織密一張網絡。各鎮(街道)設立專職人員,網格化巡查垃圾整治情況,開展全覆蓋、多頻次的監管,把垃圾治理情況作為保潔企業考核的重要指標,全面加強違法違規傾倒監管和打擊力度。建立村級環境衛生理事會等群眾自治組織,定期開展環境衛生檢查。完善住戶和經營戶三包責任制,設立“紅黑榜”,督促加強治理。明確保潔員在宣傳監督等方面的職責。
三、保障措施
(一)加強組織領導。成立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領導小組,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為組長,市住建局主要負責人為副組長,市農業農村局、發改局、生態環境局、鄉村振興局、供銷合作社和各鎮(街道)主要負責人為成員。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住建局,市住建局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,具體負責日常工作,確保農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。
(二)形成工作合力。市住建局、農業農村局、發改局、生態環境局、鄉村振興局、供銷合作社等單位要密切配合,加強溝通,協同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管理工作。市住建局負責指導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管理,會同相關部門加強對城鎮垃圾違法違規向農村地區轉移的監督管理,鞏固農村生活垃圾非正規堆放點整治成效。市農業農村局、鄉村振興局負責推進村莊保潔、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工作。市發改局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,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。市生態環境局負責指導農村環境整治,嚴格按照危險廢物相關規定處置有害垃圾。市供銷合作社負責再生資源回收網點、分揀中心等設施建設,推動“兩網融合”。各鎮(街道)要按照《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》規定,落實農村生活垃圾污染環境防治的主體責任,保障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常態化運行。
(三)加大資金投入。市財政局要采取以獎代補、先建后補等多種方式,加大對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支持力度。各鎮(街道)要拓展融資渠道,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設施建設和運營,為治理工作有效開展提供資金保障。
(四)強化督查考核。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定期對各鎮(街道)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開展督查評估,并進行通報。各鎮(街道)要設立舉報投訴電話和信箱,對反映的問題要及時進行核查回應。
(五)做好宣傳引導。利用網絡媒體等各種形式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宣傳力度,提高村民對環境衛生的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,激發村民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的主動性。建立健全公眾監督機制,不斷提升農村人居環境。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